临近中午,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关庆拿着药箱顶着烈日,敲开了骨折患者张先生的家门;大雨倾盆而下,凤阳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家庭医生赵先万迎着风雨,敲开了独居老人牛奶奶的家门……这一扇扇门的开启,串联起城区家庭医生深耕基层服务的温暖日常。
出台政策强队伍 夯实家庭医生签约基础
“血压控制得很好,一定要按时吃药。”走进牛奶奶的家中,护士迅速为老人测量血压,看见血压值正常,赵先万悬着的心慢慢恢复了平静。
今年84岁的牛奶奶患有高血压,需要定期体检,可到了约定的检查时间,却下起了大雨。考虑到老人年纪大、下雨天出门不方便,检查更不能耽搁,作为家庭医生的赵先万决定上门为牛奶奶测量血压,体检身体。
“血压值偏高!”听见护士的提示,赵先万赶忙询问牛奶奶最近的饮食和用药情况。原来,牛奶奶因上了年纪,偶尔会忘记吃药,这才导致了血压值偏高。赵先万当即为牛奶奶开了降压药,随后的几天,还上门为牛奶奶测量血压,并叮嘱她一定要按时、按要求吃药,确保身体健康。“家庭医生的服务真周到,真细心!”牛奶奶激动地说。
“很多人习惯了生病就去大医院,却忽略了身边的基层医疗机构和家庭医生。”城区卫体局基卫科负责人王小年说,为方便群众就医、优化资源配置、节约医疗费用,国家一直在倡导分级诊疗,把常见病、多发病“留”在基层,而家庭医生发挥了很好的“黏合剂”作用。牛奶奶和家庭医生的故事,充分证明了家庭医生的重要性。
什么是家庭医生?王小年告诉记者,家庭医生是指具有全面系统的预防、保健、医疗、康复知识,可为签约对象提供全面的、连续的、有效的、及时的和个性化服务,被视为落实分级诊疗、缓解人口老龄化、慢性病患者增多等问题的一剂“解药”。“更通俗地讲,签约家庭医生,就相当于多了个医生朋友,有健康方面的问题随时可以电话咨询,全家人都受益。”
近年来,城区先后印发《关于推进全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家庭医生签约双向转诊服务工作的通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方案(试行)》等文件,进一步完善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政策措施和服务内容,着力破解“签而不约、签而难约”问题,让居民“签约有感,健康可及”,使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除了完善的政策,我们特别重视家庭医生队伍建设。”王小年表示,城区重组了家庭医生团队,打造了包括核心团队、支撑团队、辅助团队的207支家庭医生团队。其中,每个核心团队由1名医生、1名护士、1名公卫人员构成,全面负责签约居民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支撑团队是核心团队的补充,成员包括区医疗集团下沉医师、区医疗集团专科医师团队等,负责核心团队解决不了的专业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对核心团队转介或转诊的签约居民进行服务;辅助团队,成员包括社区网格员、志愿者等,是基层医疗机构为更好地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工作而纳入的特色服务人员和引导签约人员。
有了政策的保障,有了队伍的支撑,有了所有家庭医生的努力,城区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截至目前,全区常住人口签约数为379647人,签约率为67.68%,重点人口签约率达85%以上。
心系居民优服务 做好“健康守门人”
签约家庭医生,只是第一步。如何把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让群众养成有病找家庭医生的习惯,破解“签而不约”的难题,才是要解决的大问题。城区推出了丰富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将专业守护送入签约居民家中,让家庭医生成为居民身边坚实的“健康守门人”。
“目前,我们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包括10类免费包和15类付费包,其中免费服务包包括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付费包包括中医康复、健康体检等项目,居民可根据需要购买,服务对象涵盖一般人群,以及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儿童等重点人群,同时为行动不便的居民提供上门医疗服务。家庭医生还能根据签约患者病情,通过‘绿色通道’及时将他们转诊到上级医院。”城区卫体局相关负责人说,总之,家庭医生通过周到、专业、温馨的服务,得到了签约居民的信任,成为大家的健康依靠。
前不久,家住晋印小区的居民张先生拨通了家庭医生关庆的电话。“我不慎摔倒造成大腿骨折,需要定期换药,但我家住在六楼,去医院很不方便,于是我想起了家庭医生,问问能不能上门帮我换药。”张先生向记者讲述当时的情形,“关医生爽快答应了,按照约定的时间上门为我换药好几次,而且收费很合理,还叮嘱我要翻动身体,不能长期卧床,避免压疮等疾病。现在我信了,家门口的医生比大医院的专家还贴心。”
同样的感动发生在关庆的同事,家庭医生吴宁的身边。吴宁的签约居民邵大娘患有甲亢,需要长期药物治疗,也需要定期到医院检查身体。吴宁时刻关注她的身体状况,提醒她平常需要注意的事项。在最近一次的体检中,邵大娘的体检报告显示白细胞很低,这很容易造成抵抗力下降,引发其他疾病,吴宁赶紧为邵大娘联系了上级医院。“多亏了吴医生的细心,让我得到了及时治疗。”她说。
“居民的健康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它让家庭医生的价值得到体现。”家庭医生游媛告诉记者,每次随访、就诊,他们会把结果记录在居民的健康档案袋,让居民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更有数,他们也会定期给居民打电话,普及一些医学知识和注意事项,通过科学的健康教育和全面的健康管理,提高居民健康素养和水平。
从陌生到亲近,从怀疑到信赖,城区的家庭医生正以日复一日的坚持与细致周到的服务,将守护居民健康的“幸福网”越织越密,让优质医疗服务真正扎根于社区,温暖在民心。
创新形式扩签约 让家庭医生走进千万家庭
近日,在城区开发区街道郝匠社区,一场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五进”活动在这里火热进行,吸引了众多居民参与。
活动现场,医护人员向居民介绍了家庭医生签约的服务内容、签约流程以及惠民政策,并向居民发放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指南》,让居民详细了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带来的便利与实惠。同时,医护人员还开展了测血压、测血糖、中医把脉问诊等义诊服务,为居民进行健康咨询和用药指导,耐心解答居民们关于健康方面的各种疑问。此次活动有效增强了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和服务内容的理解。活动当天,共有82户家庭现场与家庭医生完成了签约。
“家庭医生‘五进’活动,即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养老机构,当前正在全区开展,是我们持续提升家庭医生签约率的重要举措。”城区卫体局相关负责人说,除了“五进”活动,今年还开展了“4个1”行动,即建1个群、上1次门、打1次电话、进行1次健康指导,以四种服务形式增强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的感受度和知晓率;此外,将推广家庭医生签约微信小程序,该小程序将对接到“医护上门”APP上,居民可在微信小程序上查看自己的家庭医生、调阅健康档案、查看体检结果、预约随访时间……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并非一蹴而就。”城区卫体局党组书记、局长张丰亮表示,接下来,城区卫体系统将锚定目标,持续创新形式,加大工作力度,在确保签约服务质量和签约居民获得感的前提下,循序渐进扩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面,引导签约居民首诊家庭医生、首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挥好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作用,持续推进和保障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太行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