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

我区全力打造共同富裕先行示范样板区

2024-10-16 晋城市城区融媒体中心

近年来,我区把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先手棋”“主抓手”“动力源”,按照全市“一环两带、五指成拳、百村精品、千村共富”总体布局,高效统筹、强力推进,通过全域布局、产业带动、设施提升、多元治理、机制保障等举措,全力打造全市共同富裕先行示范样板区。 

发展特色产业,持续激活乡村发展动能。城区充分挖掘资源禀赋、历史文化、自然生态、民俗特产等优势,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全力培育壮大“四个产业带”,增强乡村振兴新动能。结合晋城打造文旅康养样板城市和建设凤城康养示范区的有利契机,发挥白马寺山周边生态优势,辐射带动玉苑、屋厦、焦山等8个村连片发展休闲度假、健康疗养等产业,打造休闲康养产业带;用好司徒小镇4A级景区品牌效应,整合周边前村、七岭店等6个村文旅资源,实施道路连通、产业联动,发挥集聚效应、实现抱团发展,统筹推进片区整体提档升级,打造文旅融合产业带;用好洞头村红色资源,串联周边东武匠、西武匠、小白水、寺底4个村,进行整体布局、差异定位、特色发展,大力发展红色研学、乡村旅游、休闲民宿,打造红色研学旅游产业带;用好西北环集中征拆的2524亩土地发展空间,围绕发展现代服务业,在沿线15个村布局“五大专业市场”(二手车、建材、钢材、木材、仓储物流)和电商创新创业基地,打造商贸物流产业带。 

擦亮生态底色,加速打造美丽宜居家园。为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城区实施“六通三化四提升”工程,推动“道路、暖气、煤气、网络、污水管网、公交”等六大领域村村通,构建以市区为中心、镇(街道)为节点、村为网点“横纵结合”的三级服务体系,满足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以村容村貌“洁化、美化、亮化”为抓手,深入实施村庄清洁、立面整治、照明亮化专项行动,率先在全市实现农村改厕、专业化垃圾处理服务、太阳能路灯安装全覆盖,外立面改造更新完成30.5万平方米,村庄清洁完成50万平方米,村内美化完成7.4万平方米,洞头、玉苑、屋厦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聚焦“村庄、荒山、道路、河道”四个重要节点,实施生态环境品质提升工程。村庄绿化率、荒山造林成活率、农村公路两侧绿化率和白水河、北石店河等10条河流两岸绿化率均达到75%以上,绿化面积达到656万平方米。

 提升治理效能,全面深化和美乡村建设。构建优质公共服务体系,统筹推进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实现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日间照料中心、卫生所全覆盖,建成34所学校、8个托育机构,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9大领域、22类服务事项延伸到村到户;构建智慧网格管理体系,优化网格治理组织、责任、力量、考核、服务“五大体系”,精准划分135个农村网格,全力构建“一网覆盖、双擎驱动、四步闭环”治理架构,推广应用“民情直通平台”和“智慧乡村大数据平台”数字化管理平台,推动物网融合、警网融合,为网格治理赋能增效;构建高效便民服务体系,大力推广东圣社区典型经验做法,以点带面、全域共建,探索形成以政务服务为主体,以“护士到家”“养老家园”特色服务为补充的便民服务模式,下沉131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自助办、柜台办、扫码办,89个村(社区)开展物业服务,建成20个养老家园、28个“护士到家”服务站,“诉前调解”进村(社区)实现全覆盖。 

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建立集体产权保障机制,坚持应进必进、阳光运作,2021年在全省率先打造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和“智慧农经”信息监管体系,对49个村86个社区的79.1亿元集体资产进行线上监管,实现村(社区)集体资源资产交易公平公正;建立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实施“村集体+专业合作社+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引导农民通过入股分红、就地务工、土地流转等多种方式增收致富;建立村企共建长效机制,探索“以企带村、以企促村、村企共建”新路径,在产业帮扶、技能帮扶、就业帮扶等方面下足功夫,实现企业获利、集体得益、群众受惠多边共赢,共组织15个村与22个企业签订结对帮扶协议,企业投资25.6亿元,实施村企共建项目35个,开展技术培训75场,村均收益50.5万元,受益农户达7500余户,为受益农户每户带来4300元以上的经济收入;建立就业帮扶机制,打造“零工市场”“共富驿站”“惠民蔬菜直通车”等就业平台,对城乡生活困难人员、低收入家庭精准帮扶、兜底帮扶,截至目前,共建成1个“零工市场”、47个“共富驿站”、60个“惠民蔬菜直通车”,累计推送就业岗位17726个,带动就业8908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高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