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在“十四五”期间,我区企业数量年均增长10%,到“十四五”末达到15230家,并有一批中小企业成长为专精特新、隐形冠军、小巨人、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的目标。我区中小微企业,尤其是科技创新型企业现在主要面临以下困境:
一是缺乏人才支撑。二是技术开发投入大,投资回报率低。三是科技开发创新的良好环境尚未形成。
为此,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设立“人才池”,畅通人才在企业间的顺利流通。建立完善人才政策,鼓励国有企业干部职工、技术人员、高校师生等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开办科技型中小企业,吸引更多的科技人才回乡创业,在干事创业、寻找工作时给予提供便利。健全科技人才流动机制,鼓励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创新人才双向流动和兼职,对符合一定条件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聘用人才给予适当补助支持。针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人才需求,提供信息咨询、专业培训等服务。加强对企业科研和管理骨干的培训,帮助支持更多的科技中小微企业建立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支持企业开展技术革新、技能大赛等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对有突出贡献的职工优先晋升技术技能等级,充分调动职工参与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二、给予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政策支持,促进技术成果的转化。积极推进实施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研发费用扣除、研发设备快速折旧、小微企业税收优惠等配套政策。扩大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规模,中小微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技术改造资金等要向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倾斜。引导和鼓励增加风险投资等创投资金,解决信用贷款渠道问题,开展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股权投资试点,建立允许失败的机制。创新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综合采用知识产权和股权质押贷款、融资租赁等方式,支持科技型企业开展技术创新融资。
三、整合有效资源,打造科技创新良好环境。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和产业特点,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把闲置的厂房、楼房、仓储房等资源充分挖掘出来,发展面向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楼宇经济。依托工业园区,建设完善集孵化、转化、产业化功能于一体的高水平载体,引导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走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的发展模式。推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建立面向社会开放的科研设施和仪器网络管理平台,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基础设施和仪器进一步向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开放,提供检验检测、标准制定、研发设计等科技服务。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形成良好经济社会效益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研发机构给予重点扶持。建立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资源库,着力解决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承担科技计划项目全过程进行科研信用记录,开展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信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