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我市“十四五”的开局起步,城区步入高铁时代,即将进入航空时代,城区迎来了继往开来的大发展时期。“实施空间发展战略”适逢其时,打造我区未来发展新“大十字”可以趁势而上。但就目前而言,我区实施空间发展战略,还有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进一步改进。
一、我区城市空间发展战略面临的问题
(一)人口流失情况亟待改善。根据去年6月公布的七普数据,我市常住人口为219.45万人,与六普公布的227.92万人相比,十年间减少了3.71%。尽管我区七普常住人口为57.47万人,较六普的47.69万人增加近10万,增长超20%,但我市总人口数量的减少和城镇化水平的攀升,决定了这样的增长已经不可持续。我区推进实施空间发展战略,关键是要把人引过去,而在北上广深、新一线城市等资源集聚城市巨大的人口虹吸效应面前,我们必须大胆创新,找到符合我区实际的人口增长新路径。
(二)城市“毛细血管”亟待疏通。“十三五”以来,以文博路、太岳街为代表的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优异成绩,我市我区路网更加便捷,这个成绩有目共睹。但与此同时,晓庄街、武庄路、枣园路、苑北路等在主城区连通丹河新城、北石店片区上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的多条道路目前依然处于“断头路”的状态,在物理空间上、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商业业态向新“大十字”区域的延展进度。
(三)全新功能地标亟待建立。回顾我区从“小十字”到“中十字”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政府职能部门、银行金融机构、公共服务场所都是引导城市发展、居民流入的先行条件。而在目前,太岳街、文博路的“大十字”骨架虽已铺就,但坐落在新“大十字”轴上的核心功能设施却屈指可数。因此,要加快向新“大十字”区域的资源引流,就亟待核心功能设施的建设。
二、关于我区实施空间发展战略的建议
一是出台有力措施,吸引更多人口落户。
新一线城市的人才吸引力集中体现在薪资收入可观、社会保障齐全、职业发展机遇以及配套优惠政策等方面,特别是“五险一金”制度的落实。因此,建议由政府牵头,在我区民企中普及推广薪酬增长、落实“五险一金”等机制。尽管短期内会增加民企负担,但从长远来看,此举不仅有利于弱化“有工作”和“没工作”的老旧观念,还有利于提升民企员工稳定性。另外,我们紧邻人口过亿的河南省,建议出台更多有针对性地吸引本地及周边地区户籍人员返(来)晋就业创业的相关政策制度,促进本地人口回流和对周边中原等人口富裕地区人员来晋落户的吸引力。
二是倾力打通堵点,畅通我区“毛细血管”。
建议我区抢抓发展契机,有针对性、有策略性、有节奏性地制定推进我区路网建设的详细计划,先行打通晓庄街、武庄路、苑北路等几条阻碍各类资源、业态向新“大十字”区域流动的“断头路”,进而促进新“大十字”区域的发展。
三是优化发展规划,打造全新功能地标。
市、区政务服务大厅作为新“大十字”周边的崭新建筑,已经有效促进了南部区域的发展,但在北部区域,目前尚无能够大量吸引各类要素流入的核心功能地标。因此,建议在新“大十字”以北或以东区域建设全市金融中心,可以由政府主导或由民企主导,但核心是要将“工建农中”等国有银行、山西银行、晋城农商行等各类地方银行、以及各类金融相关企业全部纳入其中,形成全市最具吸引力的金融服务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