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山西省人民政府 | 晋城市人民政府
网站支持IPv6 繁體中文 无障碍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文明实践中心 > 文明实践信息

城区好人 | 卫军亮:基层文化的传播者、传承人

发布时间:2022-10-31    信息来源:晋城城区公众号    编辑:

身边的好人
向善的力量
在我们的周围
总是被这样一群无私的人感动着
今天

小编为大家讲述

卫军亮的故事
一起聆听


卫军亮
土生土长的冶底人
工作在外多年
家乡时刻在他心中


为了更能方便为村义工服务,主动申请回晋办公。经常联系和邀请各地的专家教授和老板来冶底考察、研究古建文物和旅游投资;经常陪同当地专家老师在村抢救性挖掘快要失传的东西和奔走呼吁古村落保护;协同县史志办和村“两委”积极收集材料备战名村志工程;积极推进并督促村委会做古村落田园综合体规划方案;协助镇政府和村委会积极申报“百村百院”康养基地。所有做这些,无论搭人搭物搭时间搭钱,永无怨言,默默的一直在为家乡付出,并且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也影响了身边的一批人。

冶底梦


冶底,是晋城出南门第一大村,三千多口人就有二千八百多姓董,为汉相董仲舒后裔。村大人多,仅学生就有上千。它是一个很有文化底蕴的古村落,是一个生态完好民风淳朴的古镇,是一个值得炫耀和自豪的地方。每每工作压力大了或受了点委屈,就会想起老家,在卫军亮的心中,它是可以依偎的港湾。

儿时的伙伴,族里的长者,村东的古寨,村西的岱庙,还有那悠悠的清华古道等等……,所有这些记忆像电影片段一样时常在卫军亮脑中回放。
然而,当回到老家村子,踏上这片故土的时候,看到的已不是往日的繁华……为了生计年轻人举家外出,家搬了、孩子走了、学校没了、根也就没了,当年人头攒动的操场已长满了青蒿;留下的街角处靠墙晒太阳的老人,让他也觉得阳光已没有了暖意。

此时此刻,怎么也平复不了颤痛的心情,想着一定要为老家做点什么,来报答它的养育之恩。


于是,工作之余,卫军亮经常游说公司的股东和身边的老板,对蝎形古镇关注与考察,只为了给冶底旅游发展打基础和创机遇;邀请专家老师一起抢救性挖掘古建民俗资料,是为了给后人留下珍贵史料;组织村里年轻人建立志愿者服务队,是为了能唤起他们热爱家乡、改造家乡的信心。
农村没有归档习惯,好多东西都是口口相传,知道的人越来越少了,并且都年事已高,随时面临失传,为了能及时的挖掘整理出来,一有空就要约当地土专家回村走街串户,看古院、拓古碑、寻访老艺人。

当回村多了,却突然怕回村了,昨天还和你说话的老人,今天却得知走了,并且永远再也见不到了。一个个的悄无声息的走了,走了的不仅带走了乡恋和记忆,也带走了古镇的诸多文化和非遗技艺。


就是这种心酸的现象,给了卫军亮紧迫感,成为他传承的动力,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挖掘整理出来,并传承和发扬下去。

2014年,为了能争取到国家的一个维修资金,但需要先垫资做规划,在这样的情况下村干部们找到了卫军亮。当时脑袋一热就答应了,嘴是痛快了,愁可发下了。三十万,对于一个工薪族来说,可不是个小数目,没办法他只能厚着脸皮求家里人,并且保证来年一定让村里还上。

从这之后,卫军亮就有了一个“冶底梦”,那就是冶底一定要发展好。因此,更是把心思放到了冶底乡村建设和宣传发展中。可是,随着金钱至上的风气盛行,倒下去的人心一时难以凝聚,导致村上各项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老话说:人心齐、泰山移。要想做好事,那就得先修好心。为此,卫军亮于2015年组织童年伙伴和同学成立一支志愿者团队,带领他们经常参加市县公益活动及义工活动;参加大型体育赛事和文化旅游节的后勤服务安保工作;多次参加抗疫、防疫工作;同时还组织为全国贫困地区捐衣捐物;募捐筹款救助李寨烧伤儿童;为古镇争得了诸多荣誉。就是凭借着这样的韧劲,他带领小伙伴们把倒下去的人心逐渐扭转了回来。

在卫军亮的不懈引导下,越来越多的冶底人主动关心起了家乡发展,积极投身古镇保护开发建设和非遗抢救性挖掘和整理中。


王船故事


王船故事,它本身是民间社火活动,表面上是百姓祈福来年生活丰衣足食、欣欣向荣,实则是传统文化的综合性体现。除了直观展示的音乐、舞美、灯光等内容本身外;它还体现了老百姓团结和睦、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万众一心的凝聚力和不服输的乐观主义精神面貌。

小时候的印象是场面震撼;随着阅历增长,活动的过程最让人折服。自古冶底本身村就大,耍的民间故事自然都排场,设备大,演员多。所有船上的装饰用品,都是集大家力量,谁家有什么就主动贡献什么,有的是攒着让娶儿媳妇用东西,有的是刚结婚娘家带过来的崭新嫁妆。各家拿出珍藏的奢侈品,大家没有吝啬,一心就是想把最好的一面展示给乡里乡亲。有物的出物,有力的出力,在那个物资匮乏年代,人心却不匮乏,精神也不匮乏。

王船的故事述说着古镇冶底曾经的辉煌,王船的精神也影响着一代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王船精神,就是冶底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绝不能丢,一定要把这种文化精神传承发扬下去。

为了唤起村里年轻人向上向善的信心,卫军亮逐渐的引导志愿者们,回村里参加各种义工活动,为打造冶底整体形象做了一些铺垫性基础工作。为了引导年轻一代爱上传统文化,传承非遗项目,2018年又筹划组建王船演出队,为古镇即将失传的非遗项目保护和传承默默下着冷工。在他的影响下,出现了一批以粉利、小二、曼曼和大连为代表的无私奉献者们。

众志成城,克服万难,说干就干。他们在冶底志愿者微信群中发出倡议:冶底王船,不能丢失在我们这一代,冶底老祖宗不答应,冶底后生也不会答应。一时间在志愿者和村民中产生共鸣,大家纷纷表示参加挖掘保护传承冶底王船队伍。没有资金,怎么办?倡议众筹。倡议一出,无论是留守的古镇人,还是流落外乡的冶底人都积极响应,并积极伸出援手。没有时间,怎么办?冒着被企业老板开除的危险,请假不上班也要练。人员不够,怎么办?老少全家总动员,爷孙三代齐上阵。这就是古镇精神,这就是传统文化的魅力。

实施过程中发生了好多可歌可泣感人故事,也铸就了一支正能量、凝聚力超强的队伍。通过他们的不懈努力,冶底王船在四十多年后得以再现,于2019年元宵节期间横空出世,并作为特邀非遗项目参加了晋城市非遗展演。

演出成功的那一刻,卫军亮眼含热泪,千年沉淀的文化底蕴没丢,就一直深藏在古镇人心底,烙在冶底人的骨子里,只要有激发它的那个点,就会迸发出来,他认为这个点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文化的力量才能号召起大家,凝聚起众人,这就是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 | /

有人说

乡愁只属于八零后以前的人们

也许是这样吧

卫军亮

正是放不下心中的那份乡愁

不忍看着曾经熟悉

热闹的家园变得冷清

故而将许多的心血

倾注在振兴家乡的事情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主办:中共晋城市城区区委 晋城市城区人民政府 承办:晋城市城区融媒体中心  

网站标识码:1405020003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308号 晋ICP备180053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