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山西省人民政府 | 晋城市人民政府
网站支持IPv6 繁體中文 无障碍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学习强国 > 人文城区

二十四节气之小暑养生

发布时间:2023-07-17    信息来源:城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赵妮妮

小暑,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五个节气。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中国多地自小暑起进入雷暴最多的时节。2023年7月7日是小暑,是祛湿护阳的好时机。

小暑习俗

小暑食新。民间有小暑食新习俗,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建议大家买少量新米与老米同煮,再吃一些新上市的蔬菜等。

小暑黄鳝赛人参。夏季往往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缓解期,而黄鳝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强筋骨等作用,同时黄鳝还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防治动脉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

小暑养生

调理脾胃。一年有四季,但在中医学里有“五季”之说,除春、夏、秋、冬外,小暑到立秋之间被称为“长夏”。这样自然界的五季刚好对应人体的五脏,春应肝,夏应心,长夏应脾,秋应肺,冬应肾。长夏之季,除了高温酷暑外,湿度也大,人体易受湿热邪气的侵袭,出现体倦乏力、头身困重、食欲不佳等脾胃失调的症状。中医学认为应注意调理脾胃,饮食上可多选用荷叶、赤小豆、扁豆、薏苡仁等清热利水健脾祛湿的食材。

宁心安神。中医有“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之说,意思是心神受损必涉及其他脏腑。夏季,炎热的天气容易让人心烦意乱。因此,小暑养生主张一个“平”字,即不管天气如何炎热,要保持一颗平和的心。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是中医学治未病的一个重要特色,中医学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因此针对一些入冬常发的属于虚性、寒性的宿疾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可以在夏季气温升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时节里,在中医指导下,通过服药、食疗或贴敷膏药等方式,改善人体的功能状态,增强抗病力。而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冬病夏治”穴位敷贴,又称“三伏贴”,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一个富有特色的重要方法。(姜慧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主办:中共晋城市城区区委 晋城市城区人民政府 承办:晋城市城区融媒体中心  

网站标识码:1405020003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308号 晋ICP备180053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