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山西省人民政府 | 晋城市人民政府
网站支持IPv6 繁體中文 无障碍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学习强国 > 人文城区

晋城城区程颢书院:古韵悠悠 文风不息

发布时间:2024-09-29    信息来源:太行日报    编辑:姚霞飞

初秋的晋城,风清气爽,天空澄澈碧蓝。放眼望去,位于晋城城区古书院社区的程颢书院在阳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庄重、从容。

程颢书院外景

拾级而上,阵阵清脆的声音不绝于耳。“这次读书分享会我收获很大,近距离了解了程颢书院的历史文化,丰富了精神世界,提升了文化素养……”原来一场名为“深入探索程颢书院,追寻理学起源”的读书分享会正在院内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大家激烈地交流,思想碰撞出火花,刹那间,时光仿佛回溯到千年之前的北宋,程颢谆谆教学的场面再一次出现在世人眼前,三千弟子的琅琅读书声犹在耳畔。

轻轻推开书院大门,随之开启的还有尘封已久的历史。程颢(1032~1085),字伯淳,河南洛阳人,出生于官宦世家,北宋哲学家、教育家。十五六岁时,他和弟弟被送到当时的儒学大师周敦颐门下,学习研究儒学经典,宋仁宗嘉祐二年考中进士。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33岁的程颢到晋城(泽州)任县令时,已是一位成熟的县域管理者和颇负盛名的学者。也就是在这里,程颢第一次有了将平生所学知识用于实践的平台,他坚持“以教化为先”把兴教办学作为施政治县的一个主攻方向,在他的极力倡导和推动下,在任县令的三年内,全县建起72所乡校和数十所社学。“古书院”即现在的程颢书院,就是其中建设最早、规模较大的一所重点学校。

书院坐北朝南,南北各有两个四合院,均为二层建筑。院内气势宏伟,布局完整,包括礼圣殿、讲学堂、道统祠、藏书楼、花园等。东面有明道祠堂,北面为官义庙、文昌阁,四周建有围墙,酷似一座城堡。

穿过一进院,记者来到了二进院,古色古香的二层小楼映入眼帘。“这里就是程颢曾经讲学的地方,你看这木门、石柱都是以前留下来的。这个院子是按最高规格修缮的,我们也是尽最大努力保留了原貌。”晋城城区北街街道古书院社区党总支副书记马雁芳介绍。

程颢书院内院

灰砖黛瓦,木菱花窗,碑刻林立,翠竹摇风……千百年之后,当学子后生们立于程颢书院“松风水月竹韵书声”牌坊下回望历史,无不对那些在此授业解惑的先贤肃然起敬。

据史料记载,自程颢1065—1067年之间在此创立书院后,吸引了山西、河南等地学子慕名而来。受程颢精神的影响,晋城自神宗元丰元年至绍圣元年间(1078—1094年),应召者数百人,登科者数十人。北宋后期,泽州五县进士及第者迅速增至二三百名。直至明代,程朱理学被朝廷立为正宗官学,书院也迎来了历史上少有的发展高峰期,明万历四十八年,泽州知州王所用立志复兴书院,继承程颢遗教。程颢兴办书院乡学,开启民智,为晋城古代教育和人才培养作出了卓越贡献,也为晋城的人文发展奠定了厚实的教育基础。

程颢塑像

2007年,程颢书院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为重现书院历史风貌,重塑晋城文化地标,程颢书院修复重建方案初步确定。2013年书院修缮工程开始动工。到2014年10月份,一期修缮工程完工。2016年3月,程颢书院修缮保护二期古建文物修缮工程开始启动。2017年底恢复全部四个院落,并建立程颢书院保护区、程颢书院博物馆、先师祠、藏书阁等。历经950多年岁月沉浮,程颢书院在新时代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双重地标”。

谈到如何在保护中传承,让文物活起来,城区北街街道古书院社区党总支书记郭军会有自己的想法:“为了将院内的空间充分利用起来,社区推陈出新,创新方法,搭建了非遗传统文化展示平台,引入了剪纸、核雕等工艺,还建立了非遗工作室,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传统技艺,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因为程颢,历史上的晋城,曾被视作中国理学之源,灿烂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相信无论过了多少年,这所隐匿在时光流年里的古书院依旧能够学脉延绵,绽放光芒,弦歌不绝。(作者: 崔晶)

(原文刊载于《太行日报》2024年9月24日第7版)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主办:中共晋城市城区区委 晋城市城区人民政府 承办:晋城市城区融媒体中心  

网站标识码:1405020003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308号 晋ICP备180053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