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晋中风物 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王家大院。 裴晓军摄

晋中风物 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乔家大院。

晋中风物 山西省晋中市介休市张壁古堡建筑上的琉璃构件。

文艺韵味 晋剧《大登殿》表演现场。 徐佳铭摄

文艺韵味 在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举行的高跷表演现场。 刘 勇摄

文艺韵味 在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举行的左权小花戏演出现场。 杨 洋摄

文艺韵味 晋中民间社火表演,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看。 张浩亮摄

技艺传承 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县,非遗传承人在剪纸。 张文军摄

技艺传承 游客在参观晋派砖雕。 孙泰雁摄

乡土味道 山西省晋中市祁县名菜“八碗八碟”,是体现晋商饮食文化的传统美食。

乡土味道 山西传统美食花馍,别称面花、面塑。

乡土味道 手艺人在酿制老陈醋。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山西省晋中市文化和旅游局提供
链接
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包含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3项,省市县三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741项,世界文化遗产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6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24个,国家级传统村落110个,国家森林公园6处,国家湿地公园6处,国家地质公园1处,国家自然保护区1处,省级各类自然遗产33处。
全域保护 融合发展
本报记者 郑洋洋
2025年6月,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晋中市、太原市、吕梁市19个县(区、市)全域成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以“一带(农耕文化带)、一廊(晋商文化走廊)、一区(方言文艺区)、一圈(节庆文化圈)”为特色。在这里,瓦罐中酿制的醋与酒历久弥香,晋商古道上传颂着诚信为本的精神,母亲的手指一捻便是栩栩如生的花馍……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地民众生活紧密相连,凝聚着不同时代的智慧、审美和情感。
保护区建设坚持以“人”为核心,以整体性、活态化保护为宗旨,对孕育非遗的文化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维系,同时积极探索“非遗+旅游”“非遗+产业”“非遗+乡村全面振兴”等融合发展路径。随着保护区各项工作的推进,星罗棋布的文物古迹、活态多样的非遗项目与绿色美丽的生态环境和谐共存,共同构成多元复合的晋中文化生态,焕发出新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