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山西省人民政府 | 晋城市人民政府
网站支持IPv6 繁體中文 无障碍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资讯 > 时政要闻 > 晋城要闻

戏曲传雅韵 文化润民心

——晋城市推进“免费送戏下乡”惠民工程小记

发布时间:2025-04-23    信息来源:太行日报    编辑:姚霞飞

“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天波府走出我保国臣……”3月8日晚,在高平市东城街街道办事处店上村,人头攒动,韵味浓郁的戏曲《穆桂英挂帅》吸引了众多当地村民前来观看,晋城市上党梆子剧院的演员们用精湛的演技和婉转的唱腔,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

舞台上,演员们身着精美戏服,画着精致妆容,唱念做打,声情并茂,将每一个角色都演绎得淋漓尽致,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将戏曲的神韵完美展现。舞台下,群众听得津津有味,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声,着实过足了“戏瘾”。

“今天这戏唱得好,让我想起了年轻时候和家里人一起听戏的时光!”村民李永富跟着旋律轻轻敲打着节拍,乐呵呵地说,平时只能在电视上看看戏曲,现在家门口也能看到这么精彩的演出,希望下次再来,多唱上两回!

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要素。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人们对高质量文化活动的渴望愈发强烈。近年来,我市文旅部门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免费送戏下乡”惠民工程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以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为宗旨,以文化助力乡村振兴为目标,全力推进“免费送戏下乡”惠民工程。截至4月17日,全市“免费送戏下乡”演出211场,其中市级56场,县级155场,完成率32.46%

“每年我们都会制定实施方案,确定‘免费送戏下乡’的演出场次、经费落实、演出要求、督导措施等内容。”市文旅局公共艺术科科长张巍介绍,先后制定了《晋城市“免费送戏下乡进村”绩效评估方案》《“五个一批”群众文化惠民工程工作推进机制》等制度,同时通过现场督导、暗访抽查、电话回访、满意度征求等方式,加强效能监督考核,确保演出院团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演出任务。此外,为进一步培育农村演出市场,提升院团闯市场的能力,在总结过去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推出了“送戏下乡”3.0版本,即市直院团免费演出3场+行政村购买2场的“3+2”新模式,鼓励“多买多送”,不仅拓展了商业演出空间,增加了院团演出收入,也有效缓解了惠民演出和商业演出档期冲突问题。

此外,市文旅部门坚持以文化惠民为宗旨,公益化、品牌化、专业化和产业化相结合,采取“低价售票、政府补助”的方式,开展“周末大剧场”,并推出了“凤鸣春晓”优秀剧目展演、上党梆子精品(经典)剧目演出周活动,《三关排宴》《狸猫换太子》《雁门关》等经典剧目轮番上演,有效地推动了戏曲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村民看演出的热情越来越高涨,每次演出完都会有观众问啥时候再来,感受到大家对我们作品的喜爱,我们会继续坚持把戏送到乡村基层一线中去。”市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兼晋城市上党梆子传习所所长陈素琴颇为感触地说。为确保“免费送戏下乡”的质量,我市各大文艺院团在戏曲采风和剧目排演上下足了功夫,去年以来,坚持“老戏新排、经典再创”,先后创排了上党梆子新编历史故事剧《大汉母子》、上党梆子现代戏《柴胡岭》《煤海云帆》,移植创排上党梆子《高粱红了》,复排上党梆子《闯幽州》《三击掌》《打铁》等剧目,并获得不俗的反响。同时,在人才培养方面,坚持“老带新”“师带徒”的传承模式,让新老演员同台演出,在保证演出质量的同时,也让“老中青少”四代演员传承有序、后继有人。

文化服务“沉下去”,村民幸福“升起来”。“免费送戏下乡”惠民演出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也为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增强“免费送戏下乡”惠民工程的计划性、科学性和普惠性,特别是持续发挥文化在助推乡村振兴中的特殊作用,充分释放文旅融合的“乘数效应”,力争使其覆盖面更广、演出质量更高、受惠群众更多、社会效益更好。(程才)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主办:中共晋城市城区区委 晋城市城区人民政府 承办:晋城市城区融媒体中心  

网站标识码:1405020003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308号 晋ICP备18005341号-1